什邡市博物馆是历史类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坐落于风景优美的什邡广场。2015年改扩建后免费对公众开放。现有面积5000平方米,由陈列展示区、办公区、文物库房、学术报告厅(含历史课堂)、文化交流中心(含书画廊)、青少年互动体验空间、临时展厅等构成。其中陈列展示区面积3200平方米,分四个主题陈列,分别为“章洛灵土,远古遗韵”、“落日余晖,载魂之舟”、“物华天宝,文光永耀”和“铭记——什邡抗震救灾及重建纪实陈列”,展出文物365件,图版176幅,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什邡5000年文化。整个展览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是什邡市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2023年博物馆运转经费在年初由财政纳入预算,保证了博物馆各种活动的正常开展。现将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服务
2023年,我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凝心聚力担使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公众精神与文化生活的需求。
全年放天数365天,年接待观众8.67万余人,其中青少年2.6万人,接待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参观访问40余人次,扩大了地方文化影响力。
便民服务方面,博物馆陈列厅布设了多个无线信号点,实现了无线上网信号的全覆盖。博物馆陈列厅辟有3处观众休息区,在学术报告厅、文化交流中心设有观众休息桌椅,提供茶饮服务。一楼咨询台设置了便民医疗箱,箱内放置有创口贴、消毒酒精棉片、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液等简单医疗物品,供大家应急使用;厅内设有便民存包柜方便参观者存取物品;咨询台放置有老花镜、针线包、口罩、雨伞等物品,为参观人员尽可能提供周到的服务。线上线下设有公开投诉电话,安排专人负责投诉受理,保证投诉渠道畅通,投诉处理及时有效。截止2023年12月31日,我馆无投诉案例。
什邡市博物馆以服务每一位社会成员为责任,保障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为更好地服务特殊人群,提高其参观体验感和满意度,博物馆以“为民”、“便民”、“安民”为原则,优化参观环境,设置了残障人士专用通道,并配备有轮椅、拐杖等,陈列厅设有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坐便器、手扶杆等设施配备齐全,以精细化分众服务,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缓解老年大学教学用房不足问题,整合馆内资源,将学术报告厅免费借给老年大学每周使用两次,文化惠民、服务大众。重阳节为社区老人和老年大学开设服务专场,免费讲解。
文化交流中心设有纪念品售卖专柜、图书阅览、数字文化一体机等服务设施,给观众带来便利;参观引导、应急指示等标识醒目,给参观者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方便观众第一时间熟悉了解馆内环境。
讲解服务方面,馆内配备有挂脖式和蓝牙语音导讲设备供公众选择;博物馆专业讲解队伍和志愿者讲解队伍常年为公众定时免费讲解。专业讲解员队伍共四人,她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什邡市委、纪委、政法委、什邡文旅局、社科联、邡牌种业公司等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的其他讲解服务。
博物馆对志愿讲解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其构成富有层次感,包括常年小学、初中、高中讲解队伍、常年大学生志愿队伍、常年成人文化志愿者等,他们利用节假日、休息日轮流到博物馆为公众服务,坚持对公众进行文化、艺术、科学知识的普及。此外,博物馆还编写有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讲解内容。
2023年,定时义务讲解580场次 ;收费讲解或其他免费讲解60场次。
志愿服务方面,什邡市博物馆制定有志愿者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常年开展招募和培训,吸引了一大批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充实到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增强了博物馆的美誉度和公众知晓度。
至2023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102人,志愿服务岗位有讲解、信息员、咨询、引导、教育互动区教学、文物保护、博物馆内务等。
此外,博物馆还建有一支8人的“博物馆之友”队伍,他们由热心公益事业、热爱什邡历史文化的文化学者、政府职员、教育工作者、收藏人士组成。2023,“博物馆之友”参与我馆组织的文化活动,8次,在船棺学术研究、临时展览策划、“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博物馆建设、文物征集、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和意见,是博物馆一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
网络服务方面,什邡市博物馆建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什邡文博”、“抖音”、“微博”等网络宣传服务平台;建有微信AI双语导览小程序,公众可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直接导讲,为公众提供多样化导讲服务。通过腾讯“繁星计划”建成的微信小程序、视频号于2023年6月正式上线,有效整合了博物馆丰富的科普资源,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什邡文博”微信公众号建设有“概况”、“人文什邡”、“文化绿标”三项功能模块,运用虚拟展示、VR全景漫游,博物馆新媒体传播等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共享,观众可通过手机和电脑操作,在线实景浏览什邡博物馆、精品文物、临时展览及什邡文物古迹、博物馆工作动态、公告信息并进行传递和共享。
通过超星公司建设的数字文化馆综合管理云平台,整合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传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与功能,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文创服务方面,2023年什邡市博物馆入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腾讯及国家文物报社共同发起的“繁星计划”,通过“探元平台”连接文创生态资源,助力博物馆数字资源授权及交易;12月,什邡市博物馆获“探元文创大赛”视频号赛道创意视频组三等奖。
与什邡民协协作举办《美术与文创》专题讲座;与“成都啊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作开发“唐十二生肖金带系列矿泉水”;与什邡恒阳文旅协作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当年文创销售49.6万元。
2023年,我馆业务骨干参加西南博物馆联盟2023年会暨区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与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论坛,全面、宏观的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文创成果。
二、教育研究
博物馆设2处教育服务区,即学术报告厅、少儿互动空间,总面积达300平方米。制定有详尽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和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社会教育计划。
什邡市博物馆与11所城乡中小建立馆校共建合作机制,每年与之开展活动6次以上。博物馆与学校在研学、特色课程研讨、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研究与实践结合搭建了更广泛、更丰富的平台。
什邡市博物馆原创教育项目有六项,分别为“博雅什邡-博物馆走进社区、乡村、厂矿活动”、“什邡百姓大讲堂”、“小小讲解员选拔培训活动”、“少儿围棋公益培训”、“大手牵小手 牵着历史的手-博物馆走进校园活动”、“传统节日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
当年举办教育活动34场。以博物馆为媒介,积极举办各类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推出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春节 围绕“兔”这一主题推出“兔年说古建”线上推文; 线下活动“玉兔呈祥-博物馆写送春联”、“玉兔闹元宵”为观众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玉兔呈祥-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作为当地的品牌文化活动吸引了上千市民走进博物馆,满足市民在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文化需求;制作推出全国首个博物馆名人IP沉浸式剧本杀游戏《冰心鉴》受青少年喜爱。
“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自然遗产日” “5.18”国际博物馆日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一主题,联合馆校共建学校“什邡七一中学”、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中国雪茄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展览进学校、专题讲座、馆长讲历史、赠书等形式增强馆校、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出《五千年时光之旅》宣传片,以独特视角对什邡5000年历史人文进行宣传,提升了什邡文化影响力;开展线下活动“艺术访谈-什邡籍书法家王道义”,拍摄制作《“冰壶骏马一书生”-罗光烈先生的书法诗文》视频并在各大媒体展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参与文广旅局在什邡太古里开展的《汉服韵,非遗秀》文化宣传活动。
在 “5.1”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推出“游博物馆文化体验活动”、走进洛水镇蓝天小学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传统文化润童心”、蓥华镇冰川小学开展“月圆团圆,我们的节日中秋”、国庆节推出“《红色文物故事展播》”线上推文等线上线下活动。
暑假,举办第五届“小小讲解员选拔培训活动”,20名入选学生参与为期10天的培训,将博物馆故事与什邡历史相结合,丰富了同学们的暑期生活,对提高青少年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具有积极意义。
接待成都金牛区妇女联合会组织学生走进什邡市博物馆参观,溯源古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敬老月”开展关爱老人系列文化活动,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三、陈列展览
(一)基本陈列
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专题为经、以通史为纬”,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什邡五千年文化,展示区面积3200平方米,展出文物365件,图版176幅。从早于宝墩文化的桂圆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到宝墩文化时期以及三星堆文化各个时期文物均有展现,完善了古蜀文化序列展示;将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船棺、出土文物以及相关资料予以全面展示,为研究巴蜀文化搭建平台;择精荟萃,将历代文物精品予以展示,凸显什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什邡“抗震救灾陈列馆位于博物馆一楼,由章洛之殇、救灾重建、浴火重生三个板块组成。共展出抗震救灾实物80余件,图版160个,通过展示什邡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系列图文实物资料,记录北京援建队伍和什邡民众的汗水与智慧,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抗震救灾斗争和恢复重建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二)临时展览
2023年我馆举办了2个临时展览,即《泼墨颂家乡,奋进新征程书画作品展》、《2023什邡家风家训展》。在市纪委监委的支持和指导下,什邡市博物馆结合当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推出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对家风馆展陈内容进行了完善更新,家风馆师古堂提档升级,更新了游客互动体验区-阳刻拓新活动体验以及“我心中的好家风留言区”,展出《豫诚堂家训》、《嘉庆版什邡县志》《张师古对联》、《孙绍彭荷花图册页》等文物17件59轴,图版100余幅,这是积极将文物活化和把文明传统活体化的传承。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什邡本地及周边县市区多个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参观。有什邡本地的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社会团体组织,也有四川省新闻单位、绵阳企事业单位、北京文联等,是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同时,什邡市博物馆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推出抗震救灾线上展览。
(三)展览输出
2023年,我馆56件文物先后参加四川博物院举办的《远古四川-史前时代专题展》、安徽博物院《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问蜀-东周时期的蜀文化展》,促进了馆际文物合作交流。
(四)数字展览
2023推出《5.12抗震救灾展》线上展览;春节围绕“兔”这一主题推出“兔年说古建”线上故事推文;“5.18”国际博物馆日拍摄“冰壶骏马艺术一书生-罗光烈先生的诗文”短视频,观众关注度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寻秘古蜀章洛》、《五千年时光之旅》系列宣传短视频;国庆假期推出“红色文物故事展播”系列推文,用展览、微视频串联什邡历史、文物精品、书画藏品等文化资源,线上展览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五)展览服务收入
什邡市博物馆自2015年开放以来对公众免费开放。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紧贴新时代主题的临时展览,是常设展览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
2023年通过文物外展,展览服务收入5万元。
四、藏品管理
什邡市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众多,国家三级以上文物969余件,藏品较系统的反映了从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在藏品管理上,博物馆建立健全了文物管理制度,藏品征集、接收、入藏、提用制度完善。
2023年,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方式取得藏品23件,有青铜器、陶器、木器、砖等。
藏品出入库手续完善,建立有严格的藏品档案管理制度,一件(套)文物建有一个档案,规范填写《藏品档案》。对新出土文物和新征集文物及时登记、清理、建账、建档。文物藏品分类保管,设有书画库房、金属、陶瓷类库房、古籍库房、砖瓦类库房,对部分珍贵文物实施囊匣和专柜保存。平时库房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做好藏品养护工作,包括防虫、防尘、防锈、防光、防潮、防震、防污染等日常养护工作,对易受潮、霉变、虫蚀的古字画和古书籍制定修复计划,分段实施。
梳理出178件藏品鉴定需求清单,类别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玉石器、砖石、木器、铁器、纸质文物等。
2023年6月,我馆文物库房管理员赴长沙参加文物库房建设专题调研及“2023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长沙)论坛”,交流学习各馆优秀案例、成功经验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讨藏品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方向,为下一步博物馆新馆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2023年12月,《什邡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一期)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什邡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二期)项目到位资金280万元,拟对方案进行优化后进入采购招标。
五、财务管理
什邡市博物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独立核算。财务管理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科学合理的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建立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严格依法依规执行,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规定执行,项目资金管理符合市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资金使用进度、资金使用流程规范,财务档案健全规范、财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严格规范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公务卡结算制度。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共用一个基本账户。当年收入141.7万元,由人员经费、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构成。当年支出141.7万元,其中人员支出81.7万元(含在编3人和临聘11人),博物馆免费开放支出60.00万元,由办公费8万元,水电费10.6万元、邮电费0.84万元、设备维护费3.75万元、租赁费2,46万元、专用材料费0.05万元、劳务支出24.79万元,委托业务费4.9万元,其他商品服务支出5.15万元等项构成。资金使用高效,支出比率100%。
六、安全管理
什邡市博物馆狠抓安全管理,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坚持硬、软件方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在安全设施方面,硬件建设完善规范,升级后的安防系统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统一的安防资源管理;对视频监控、门禁管理、报警管理等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远程参数配置与远程控制等;通过视频的智能化分析,实现博物馆人脸识别、人脸轨迹、客流分析应用等数据分析比对;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统一的用户和权限管理,满足系统多用户的监控、管理需求,有效提高了博物馆技防水平。
在安全工作方面,什邡市博物馆坚持不懈地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开馆至今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对馆内的各种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及时更换过期灭火器药粉;将两个消防通道进行了较大整改,使之畅通;制定年初安全计划,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与保安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实施博物馆正式人员周班制度,做好安全查巡。及时检查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每年举行2次消防演习,2次应急演练,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12次,举办安全教育讲座2次,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加强检查,消除隐患。制定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安全预案,确保了展厅和游人的安全,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通过送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自开馆以来,藏品安全和公共安全零事故。
七、队伍建设
博物馆自2003年成立以来与什邡市文物保护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根据需要设置岗位和专职人员。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宣教部、保卫科。截止2023年12月31日,博物馆有正式职工6人,文化程度均为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总数的67%,其中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管理员1人,高级技工1人。作为基层博物馆,在人手少、任务重的状况下,仍然坚持将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推进。2023年初根据年制定的计划,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包括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公共服务、陈列展览、教育研究、藏品保管、拓片、绘图等,积极参加安、消防知识培训、内控管理、资产管理、文明城市创建培训;职工的年均受训达53天。通过培训,职工的素质教育和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八、其他方面
1、地方政府重视
什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将什邡市博物馆新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拟于2024年实施。新建场馆将与什邡经济文化发展相匹配,作为城市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
我市的文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开放之初就实行免费开放,在财政纳入预算方面积累有丰富经验,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递增,2023年度财政纳入预算安排的博物馆运转经费保障了博物馆的正常运行。
2、机制创新
(1)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材料学院签订“川渝校地共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三方合作协议,让优质文物资源“活起来”,促进三方全方位、多形式、多专业互通融合。
(2)什邡市博物馆与成德地区船棺文物相关单位达成成果共享协议,文物巡展机制。促进成德同城文旅融合理论与实践,集中展示成德地区船棺文物及最新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科技应用和专利
(1)什邡市博物馆入选《四川省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博物馆提升工程。
(2)依托本馆藏品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把握受众的特征和需求,积极推动战国竹节纹铜矛、龙形饰等4款数字藏品文创研发和销售,销售额8.53万元。
(3)“慧剑寺消防工程”中运用科技手段对文物古建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
(4)入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腾讯和中国文物报社发起的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以数字科技焕活中华文化。通过“小程序”、“视频传播”、“数字文创”、“数字化人才培养”等四大模块运用,盘活博物馆资源,促进博物馆文物的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
(5)实施什邡市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一期)项目,采集制作71件套文物三维、二维数据。
(6)推进革命文物数字化展播,制作推出“红色文物故事”线上推文。
(7)推出《家风蔚然 国风浩荡》线上展览。
4、学术论文和专著
进一步挖掘、研究李冰文化,协助市社科联编印《什邡李冰文化研究论文集》,该书收录了“第二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暨什邡李冰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10篇,以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环境、艺术与宗教——李冰文化与信仰的跨学科研究学术会4篇相关李冰研究论文。参与什邡市政协《文史资料》文章撰写,撰写《话说桂圆桥》、《什邡市博物馆馆藏状元书法作品赏析》、《德什公路出土的银元宝》、《二十年后再次发现船棺-记M104号船棺墓葬的发掘》等专业文章。
5、承担课题目录
(1)什邡市博物馆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材料学院合作进行“川渝校地共建”“三下乡”社会实践。
(2)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协作进行《高景关、金花水库的考古调查和勘探》。
(3)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协作进行《什邡经开区(南区)-食品产业园拓展区项目文物调查勘探》。
(4)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协作进行《德阳绕城南高速公路文物考古调查勘探》。
(5)与四川博物院协作进行《5.12汶川地震未受损文物调查》。
6、获奖情况
(1)2023年5月18日,“什邡市博物馆综合提升”案例入选四川省“中小博物馆提升优秀案例”评选推介名单榜首。
(2)2023年5月,什邡市博物馆多个优秀案例被引用到《2022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中。
(3)什邡市博物馆入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腾讯集团、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发起的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并获 “探元文创大赛”视频号赛道创意视频组 三等奖。
(4)什邡市博物馆荣获“2023德阳市十佳科普惠民共享基地”。
(5)2023年12月,什邡市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获四川省文物局绩效奖励金。
九、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才
市文物保护所(市博物馆)编制9个,实有在编6人。博物馆与市文物保护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没有给博物馆核定编制,与德阳其他县市区博物馆均有编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现有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新时期文物保护及考古工作的需要,致使学术研究、专业技能提升、宣传推介等方面存在短板。
(2)博物馆阵地建设不足,有很多文物无法展示
博物馆场馆面积不足,无法完全展示馆藏文物。功能布局不太合理,微环境建设停滞不前,博物馆提档升级受限。无法适应新型博物馆发展需要,不能很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存在的困难
免费开放资金下达时间在当年5、6月份,资金下达时间较迟,不利于基层文博单位统筹安排。
3、改进措施及建议
(1)针对场馆面积不足的问题,什邡市已将新馆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新馆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什邡市已成立工作专班,承担新馆建设项目决策、资金安排、项目立项招投标流程、展览布展、文创研发运营等工作。预计2024年开工建设,2024年底完成主体建筑的30%。
(2)针对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首先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方面重视关心文化队伍的浓厚氛围;其次,编制、人事部门根据中央和省级编制、人事部门下达的文件,针对本地文化事业发展需求进行调研,加快解决目前文化从业人员编制配置、职称评聘、培训进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第三,以建设什邡市博物馆新馆为契机,加强人才规划,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3)建议在年初即下达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以保障预算执行。